海上絲路

張騫通西域上絲路開通的歷史標誌,這條橫貫歐亞的古絲路,增進了東方與西方的相互瞭解和聯繫。
隋唐時代,陸上絲路發展到了鼎盛期,商旅、使團、僧侶在絲路 上往來不絕,熱鬧非凡。到公元10
世紀之後,陸上絲路的作用逐漸衰減,其地位被海上絲路所取替,開展另一番經貿、文化交流新氣象。
海上絲路早在唐朝已經出現,但當時陸上絲路還佔壓倒性地位。到了末代,海上交通呈現前所未有的繁榮
。元朝和明朝時,海上絲路的發展更愈來愈興旺,鄭和七下西洋可說是最具代表性的壯舉。
首先,科學技術進步為海上絲路提供極有利的發展條件。在唐宋時期,中國造船業就已相當發達,
可以建造載重兩百噸的木船;中國的航海技術在當時更領導世界,不但將羅盤應用於航海業上,並掌
握預測颱風及其他航海知識,將海上交通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
其次,貿易商品的變化和數量的增加也促進了海上運輸的發展。唐、宋之後,東西方貿易往來的主要
商品除了絲綢之外,更增添了香科和瓷器,這些貨品既不輕便又 容易破損,若用駱駝或馬匹運輸極之
不便,用船裝運當然比較妥善安全。此外,由於中國所入口的香料大部份在東南亞地區出產;而中國
的主要出口產品包括絲綢、 茶業則產於中國東南部沿岸一帶,選用海運省時便捷,更為理想。
人們轉向海上絲路另一個原因是由於透過陸上絲路運送商品有不少潛在危險。踏上迢迢絲路的駱駝商隊,
途中需穿越不同部族或勢力範圍,隨時遇上戰亂或其他政治 問題,加上險峻山嶺和浩瀚沙漠等天然障阻,
箇中有說不盡的艱辛,相比之下,海上絲路自然處處佔優。此外,中國的地理環境亦有利於海上交通的發
展,中國擁 18?000公里的海岸線,沿岸有許多冬季不結冰的優良海港,船舶往來全年無礙,助長了航運
業的興起和迅速發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努力過好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